安泰主页

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供应链的思考:内涵、使命及框架体系

(作者简介:董明,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行业研究院智能制造行业研究团队负责人。)

摘要:随着新冠疫情在全球的蔓延以及防控的常态化,疫情对全球供应链的影响变得更加深远。文章以全球供应链及新冠疫情为背景,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供应链的概念。回顾了全球供应链与分销网络为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巨大贡献、同时指出了目前全球供应链的困境与挑战。文章提出了命运共同体供应链的内涵及使命,从智慧供应链体系赋能快速响应性、可重构供应链体系赋能动态可恢复性、多源供应分散布局、提升供应链黏性和无接触配送模式几个方面介绍了人类命运共同体供应链框架体系。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供应链秩序;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化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6-7934(2020)05-PPPP-CC

 一、引言

    2020年1月,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汹涌而至,先是在湖北武汉爆发,很快随春节期间大量人口流动使得疫情迅速向省外扩散。中国政府立即开展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总体战、阻击战,采取了积极、高效、公开、透明的举措,2020年3月,中国“基本控制”住疫情之后,新冠疫情却在海外迅速扩散,并继续在全球多地蔓延。目前,新冠肺炎疫情继续肆虐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现疫情、全球确诊病例超过300万例、越来越多国家采取限制出行、“封城”、“禁飞”等防范措施以应对疫情扩散……。这场疫情,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也对全球供应链的秩序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而全球供应链秩序的混乱,反过来会进一步影响各国抗击疫情的进度、同时也对各国国民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二、疫情带来的思考

    瘟疫所导致的公共卫生危机一直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威廉.麦克尼尔在其著作《瘟疫与人》中指出[1]:“传染病在历史上出现的年代早于人类,未来也将和人类天长地久地共存。”

    全球供应链还能持续多久?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带来了全球分工的新形态。《世界是平的》作者弗里德曼认为:“互联网改变了全球竞赛场,让众多形式的合作成为可能……在抹平的世界中,越来越多的任务都必须通过企业内外的各种合作来达成,这是史上罕见”[2]。供应链的全球化发展将位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采购、生产、流通和消费有机地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全球化的产业分工体系,该体系中的各个节点不仅连成了一体形成了一个个链条,还越拉越长,把产业分工的各个环节都串联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正是因为大家都坐在一艘“全球供应链”的巨轮上,更加需要全球供应链的同舟共济。虽然互联网使得产业的分工链条越来越长,但不会无限扩张,目前已经接近极限长度。一方面,分工更细,效率会提高,但分工过细也会导致管理难度和成本提升。而新冠疫情的蔓延和常态化越来越成为供应链全球化的反作用力,从“效率优先”转变为“安全优先”,加速全球供应链本地化和分散化。企业出于对供应链安全的战略性考虑而对供应链结构和关系进行调整,包括增加或替换供应商/采购商、调整供应链布局等。全球供应链与分销网络为世界经济贸易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全球化使得企业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按照最有利的产业分工组织生产,企业往往采用精益生产的方式保持最低的库存,同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采购与运输,从而降低成本。疫情却向世人证明,病原体不仅会感染人类,而且能够破坏企业所采用的及时生产系统(just-in-time system) [3]。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罗宾·尼布莱特发表文章称:“新冠肺炎疫情可能是压垮经济全球化的最后一根稻草。”新冠肺炎疫情正在迫使政府、企业和社会进一步加强长期应对经济孤立的能力,使许多企业对长距离全球供应链的依赖受到质疑[3]。美国外交关系协会副主席香农·奥尼尔认为全球供应链已经受到经济和政治的双重打击。经济上,全球供应链面临劳动力成本上升、贸易战以及自动化、机器人技术和3D打印技术等的进步带来的挑战;而政治上,各国政府开始对供应链进行干预,将其中具有战略价值的行业制定为后备计划并进行储备。当前的疫情已经打破了全球供应链中的许多节点:受疫情影响地区的工厂关闭引发其他制造商以及医院、药店、超市和零售店的库存和产品短缺。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思考以牺牲效率为代价换取稳定充足的库存,虽然盈利能力会下降,但供应稳定度将会上升[3]

    逆全球化浪潮不利于疫情防控的国际合作。与各种疫病的斗争贯穿人类历史,黑死病、天花、鼠疫、埃博拉、“非典”等众多致命的疫情都曾无情地肆虐人类社会,造成极其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在疫病面前,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不能独善其身。全球化是近四十年来国际社会最重要的发展趋势,全球化已经让世界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依存关系[4]。另一方面,世界经济遭遇困难和风险增加,复苏缓慢乏力,难民潮、地区冲突等国际安全问题雪上加霜,造成收入差距扩大、失业等经济社会问题,国际上逐渐出现了质疑甚至反对全球化的声音和行为。

   疫情不分国界,需要共同合作。国家有国界,但是,病毒传播不分民族、人种、职位高低及贫富差异,病毒的无差别袭击,要求各国本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共同应对。回顾本世纪以来国际社会对重大疫情的应对及轨迹,2003年的“非典”蔓延到32个国家、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席卷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4年的埃博拉病毒扩散至11个国家、2015年的赛卡病毒先后在86个国家发现了病例,这次暴发的新冠肺炎已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确诊病例超过100万例。随着全球化交通网络的日益发达,传染病的扩散已经不能把任何国家置之度外,世界已成为地球村,各国在传染病问题面前都难以独善其身,团结合作才是最有力的武器。面对全球化,挑战是共同的,责任是共同的,命运也是共同的[4]。21世纪的技术不仅在分布上是全球性的,而且在后果上也是全球性的。病原体、计算机病毒以及可能被意外释放的辐射,也许将成为人类要共同面临的问题。各国必须采用共同协商确定的预警系统、共享控制、协同应急计划、商定的规范和条约作为缓解众多共同风险的手段[3]

   人类休戚与共,供应链连接全球命运。在中国全力抗疫的关键时刻,有些国家不是想着人类休戚与共、共同抗疫,而是想着如何火中取栗,想着如何利用疫情提升本国就业和制造业的回归。并以“全球产业供应链的安全问题”为名,引导供应链与中国“脱钩”。然而,世上没有绝对安全的世外桃源,面对疫情,任何国家和地区都无法独善其身,任何脱离了命运共同体供应链的国家,最终反而会孤立无援,受到更大的冲击。一方面,疫情会对全球供应链产生巨大的冲击,甚至造成断链;而另一方面,抗击疫情又需要有效的供应链支撑,只有依赖高效可靠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供应链,才能构建稳固的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三、命运共同体供应链的内涵及使命

    命运共同体供应链的内涵。站在“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的视角,用于支撑“人类共同命运”的全球供应链体系,包括治理体系、共同体协调沟通机制、顶层设计、建设方案、实施手段等一系列供应链建设内容。

    命运共同体供应链的使命。命运共同体供应链最重要的使命就是无论遇到什么灾难和突发事件,都要最大限度地保障医疗物资的通畅;只有医疗物资能够快速到达,才能有效应对灾难和突发事件。其次,在应对灾难和突发事件时,各个国家也有自身的独特创新之处。比如,此次疫情中,中国提出的方舱医院理念已经被其他国家广泛借鉴;中国采用了中西药结合的方式,非常有效地减少了轻型、普通型向重型发展,提高了治愈率,能够促进恢复期人群机体康复。韩国首创的“Drive-Thru”检测法引发多国效仿。新加坡准备开源用于抗疫的移动应用TraceTogether(合力追踪)的底层技术(可追踪新冠肺炎确诊患者近距离接触过的民众),为各国政府以及开发者也能够打造此类防疫应用提供解决方案。通过命运共同体供应链,可以将各国创新的手段和相应物资快速传递给供应链中的相关国家和地区。最后,灾后恢复也需要命运共同体供应链的支撑,此次疫情势必引发世界经济的衰退,疫情对粮食及农业也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不少国家意识到,粮食才是最稀缺的资源,由于各项疫情封锁策略逐步生效,部分国家已经停止了粮食出口,部分粮食进口国,将扩大进口规模……。3月24日,目前东南亚地区确诊病例最多的国家、全球第二大棕榈油产地马来西亚宣布关闭三个地区的棕榈种植园。3月25日,越南宣布受疫情影响未来三天停止签订新的大米出口活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近日预警称全球粮食供应链或将于2020年4 -5月中断。如果不能保证疫情期间全球粮食供应链的畅通,可能会触发全球粮食危机。由此可见,为了整个地球村的共同命运,打造一条秩序稳固的、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供应链迫在眉睫。

    人类命运共同体供应链秩序联盟。赋能供应全球链中的共同体协调沟通机制、维护命运共同体供应链秩序,全球供应链的构建和运行需要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利益,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应该站在全球供应链保障人类共同命运的前提下,对整个供应链全生命周期进行协同,建立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供应链秩序。例如,此次疫情中出现了世界口罩大战 ,瑞士订购的口罩被德国扣下两次,被意大利扣下一次。瑞士是一个内陆国家,任何海运、陆路来的物资都要经过别的国家,目前各国疫情不断恶化,人人自危,这是当前这种局势下不可必免的矛盾。无独有偶,捷克斯洛伐克为了防止其他国家截留其订购的医疗物资,专门安排了一架军用运输机赴深圳运输物资。2020年1月,云南省大理市扣留了重庆市委托供应商购买、并由云南顺丰速运大理分公司承运的一批口罩。

    四、开展顶层设计,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供应链体系”建设方案

    目前全球供应链大多围绕各个供应链参与成员的经济利益、简单地从供需匹配的角度构建,没有考虑成员所属国别的差异、没有考虑各个供应链节点的所属地的影响。这种构建模式在重大突发事件影响下,极易出现断链的风险,甚至会影响到需求端目的地国家或地区的国计民生。因此,未来全球供应链需要开展必要的顶层设计,形成考虑供应链成员所属国别、供应链节点所属地对整个供应链体系的影响。

    (一) 建设目标

    以全球供应链全生命周期管理为主线,整合供应链上下游资源,建立供应链成员所属国、供应链节点所属地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制定充分考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能够从整体利益统筹规划的规则制度,支撑全球供应链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需要和可持续发展。

    (二) 建设思路

    围绕体系建设目标,贯彻供应链“命运一体化、协同、共赢”的发展理念,以命运一体化原则为引领,协调沟通机制为支撑,按照“统一目标、总体规划、合作共赢”的工作方法,不断提升全球供应链的执行力、影响力和领导力。

    (三) 核心内容

    供应链内外高效协同。秉承“开放、稳定、共同体”理念,供应链内部各成员间相互协同,供应链上下游信息共享协作,打造一个具有人道主义精神及社会责任感、高效率沟通协调、公开透明信息、良性发展的供应链生态圈,实现供应链上下游共同体和谐共赢。

1.  供应链内部协同

    信息公开透明及共享是供应链内部协同的前提,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数字化供应链”顶层设计,将供应链全流程(采购、物流、仓储、配送、财务等环节)与可视化供应链紧密相关的信息汇总到供应链全流程统一的数据中心平台,集成相关信息系统,实现跨全球供应链网络全流程信息及数据共享。

2.  供应链外部生态圈协同

    构建全球供应链命运共同体生态圈,整合供应商、第三方物流、需求方等供应链伙伴积极开展信息集成、业务协作和资源共享;构建相互信任评价体系,对接供应链成员所属国、供应链节点所属地的公共医疗服务、社会公共诚信系统、应急物资价格等社会平台,提升命运共同体供应链的对外服务价值。

    五、建设智慧供应链体系,赋能命运共同体供应链快速响应性

    通过大数据支撑、网络化信息共享、智能化协作的智慧供应链体系建设,应用新技术驱动传统供应链向智慧供应链转型。推动命运共同体全球供应链由“被动响应”向“主动预警”转变。

    (一) 建设思路

    通过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消除信息盲区、实现数据集成,既可以更好地实现供应链全流程的可视化程度,又能够实现数据驱动的智能预警决策支持,实现供应链全流程的自感知水平,即“是否有能力快速捕捉供应链中的突发事件,并为下一步行动发出信号和预警”;进而实现全球供应链的自主多维视角的智能化支持,更好地对供应链中遇到的突发事件进行快速响应。其核心是依托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推动供应链运营管理和决策的智能化,实现供应链业务流程自动化执行、预见性决策和启发式变革。

    (二) 核心内容

    1. 物资智慧业务链

    提出物资业务智能运作创新模式,以采购、物流、质量控制为核心构建三个智能业务链。三大业务链协同运作、相互支撑,实现其物资业务中计划、执行、标准、资源四位一体的高效管理。

    (1)智能采购业务链

此次疫情给医疗物资的采购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一方面,供应方需要了解、满足不同需求方国家及地区的标准和法律规范;另一方面,还要根据实际疫情发展情况制定合理的订单分配及发货优先顺序。未来可建立以物资采购全流程为主线,整合采购标准及规范、采购计划、采购秩序、核算等业务,重点应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开展基于需求动态变化的精准匹配、采购计划科学安排、保障采购秩序、标准全程贯通等核心业务创新,实现采购时效性更强、合规性更高、订单分配更合理。

    (2)数字物流业务链

    以物资流通全流程为主线,整合生产商、仓储、第三方物流、配送、应急等业务,重点应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等技术,开展物资流通过程的智能化管理、物流全程可视、全局调配资源等业务创新,实现物资流通全流程可视化、流通信息精准度更高、流通过程敏捷性更强。

    (3)全景质控业务链

    当前,率先控制住疫情的中国成为全球抗疫急需医疗物资的主要供应地之一,然而近日欧洲不止一个国家爆出中国产品存在质量不达标的问题。最新一起纠纷发生在荷兰,该国政府宣布召回从中国进口、已经分发到医院的数十万只口罩,指它们质量不合格[5]。未来应贯彻物资流通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围绕供应商质量管理、物资质量监督及追溯,重点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物联网等技术,开展物资质量问题精准预估、质量检测数据透明并全流程贯通、质量评价标准分级分类、质量检测能力合理布局等业务创新,实现质量大数据化、追溯力度更大、准确性更高[6]

    2. 供应链智能决策平台

    全面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构建命运共同体供应链运营过程全流程可视、管理策略智能优化、战略决策有效支撑、数据服务全面及时精准的智能决策平台。在供应链全景可视、数据互联、信息协同共享的基础上,构建命运共同体供应链运营新模式,从采购、物流与质量控制三大业务方面实现多维度分析、业务异常预警、风险管控、智能决策,从全局角度实时监控并对业务变化快速响应,持续优化策略,深入分析各业务环节周期与成本,提高物资智慧业务链运作质量和效益。同时,通过供应商协作、相关数据开放共享,协助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增强供应链成员所属国和节点所属地的平等互信;实现整个全球供应链生态圈的和谐、共赢,达到“智慧融通,共赢发展”的目标。

    六、建设可重构供应链体系,赋能全球供应链动态可恢复性

    贯彻供应链“创新、协同、共赢、开放、绿色”的发展理念,以业务创新为引领,信息技术为支撑,按照“统一共同体理念、总体规划、开放包容、持续创新”的思路,不断提升命运共同体供应链的动态重构能力,赋能全球供应链的快速可恢复性。主要内容如下:

    (一)提升供应商产能的柔性

    供应链中需求存在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同样,供应方也存在不确定性。将“稳定的供应流程”定义为一个技术成熟的完善流程(易于管理、趋于高度自动化)、而“发展的供应流程”则是技术还处在发展的早期阶段,经验欠缺,业务流程需要大量协调。在供需匹配难题中,改变“供应端不确定性”比改变“需求端不确定性”容易,因此,应尽可能降低供应商产能的不确定性,提升其柔性。

    此次疫情中,比亚迪快速地将其部分产能转型生产急需的口罩,在口罩供应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类似地,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在政府要求下开始将部分产能用来生产美国急需的呼吸机。这些案例都表明了供应端柔性在全球供应链中至关重要,未来命运共同体供应链的构建中需要更多地关注、培养那些具有高柔性的供应商。

    (二)供应商评价结果的自动关联应用

    通过将供应商不良行为、绩效评价信息纳入详评细则的举措,可有效减少寻找供应商相关信息的工作量,提升供应商评价结果准确率和客观性。供应商评价结果的自动关联应用是实现优选供应商有力举措,得以确保采购产品和服务质量。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供应链合作开放平台

    构建供应链合作开放平台,建立外围潜在供应商快速进入命运共同体供应链的机制,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允许的灵活机制。在现有供应商出现问题的情况下,不仅可以考虑候选供应商、甚至可以跨界寻找替代供应商,实现全球供应链的快速有效重构。例如,近期一家位于意大利伦巴第大区的医院在治疗新冠肺炎病人时发现他们已经用完了一种用于治疗新冠病毒的瓣膜,现下急需这一医疗材料。但这家医院长期合作的供应商表示无法及时制造出这些治疗产品,为了能解决这一问题,这家医院在报纸上发出求救信息。意大利创业公司Isinnova通过测量瓣膜的尺寸,利用3D打印机制作出三种不同版本的呼吸阀。截至3月14日,有十名患者受益于他们成功打印出的呼吸阀。呼吸阀的打印很成功,但涉嫌侵犯原供应商的专利。而在国际上早已有《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多哈宣言》(以下简称《多哈宣言》),可确认各成员国根据各自确定的理由给予强制许可的权利。

    七、打破行业供应链的聚集性,寻求多源供应分散布局

    不同的行业供应链往往会聚集在某一国家或地区。(1)汽车及其零部件:在中国汽车及其零部件的进口中,美、德、意合计占比40%。(2)医药、医疗器械:美、德、法、意占比总和达到56%;全球范围内的医药产品与医疗设备短缺,也可能对中国的进口端产生影响。(3)半导体产品方面:中国的半导体及零部件与设备进口,主要来自于中国台湾地区、韩国、日本、马来西亚与美国。(4)化工产业:催化剂、反应试剂、培养基三类产品,仅从美国一家进口的占比就达到了47%至67%[7]

    聚集的供给源会增加供应链的风险。因此,行业供应链应由聚集供给转变为聚集供给与网络备份供应商共存的策略。一方面对上游供应商产能保持密切跟踪,提高对供应商的监控力度,必要时对供应商给予一定支持,与供应商共渡难关,维持供应链稳定。另一方面,开发潜在供应商,形成供应商备份网络和应急采购计划。当供应端风险较高时,应尽可能在本地或可控性高区域寻求多源供应,并对关键原料和物资建立缓冲库存,降低供应端风险导致供应链中断的可能[8]

     八、提升命运共同体供应链黏性,增加供应链脱钩成本

    供应链黏性由供应链成员在整条链中的参与程度和脱离该供应链的阻力程度构成。供应链成员在整条链中的参与程度是指成员企业参与该供应链的频率和每次参与的时间长短;成员企业脱离该供应链的阻力程度是指成员企业放弃该供应链时受到来自客观环境及成本等的阻力大小。供应链成员的可替代性是指该供应链成员的产品被其他制造商生产的功能相似产品所替代的可能性,可替代性与其产品黏性成负相关关系。

    供应链黏性还与网络外部性相关。所谓网络外部性,是指一个网络的价值随着该网络规模的扩大而增大的现象,也称为网络效应(Network Effect)。密歇尔·卡特兹将其定义为:随着某条供应链中供应链成员数量的变化,每个成员企业从使用该供应链中所获得的效用而产生的变化,网络效应其与产品黏性成正相关关系。其中,供应链使用率是指供应链成员对某供应链的参与程度;可替代性和网络外部性则属于成员企业脱离该供应链的阻力程度方面。因此,稳健的全球供应链应该具有高强度的供应链黏性、高网络外部性,增加供应链脱钩的代价和成本。例如,全球价值链分工是中国对外开放战略以及深入融入全球化,实现快速工业化的关键路径。而中美贸易战,以及美国主导并强行推动的“中美科技冷脱钩”将导致全球价值链再分工加速到来。

    未来应对全球供应链调整可以采取“夯实新基建+融入本地化”的策略。2020年4月28日,国务院常委会出台了加快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方案,提出以“一业带百业”,助力产业升级、培育新动能,带动创业就业,利当前惠长远。与2008年以钢筋混凝土的基础设施为主的“老基建”不同的是,2020年的“新基建”是数字化的投资。国家发改委对“新基建”定义如下: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新基建包含了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三大块。其中,信息基础设施主要涵盖通信网络基础设施(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新技术基础设施(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和算力基础设施(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融合基础设施是指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和智慧城市;创新基础设施则包括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9]。以上可以看出,由于制造业本身正朝着智能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方向发展,新基建一方面将对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巨大的助力,另一方面又会拉大中国制造业环境与东南亚、印度、墨西哥等这些制造业可能流向的国家和地区的基础差距,进而把中高端制造环节牢牢锁定。疫情的蔓延使得全球供应链从从“效率优先”向“安全优先”转变、由“全球化”向“本地化”转变,在此情形下,中国企业需要进行长期战略调整,积极“走出去、融入本地化”,进而继续在全球供应链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据塞尔维亚媒体报道,一家中国企业2014年赴塞尔维亚建厂,疫情期间,这家中企援助塞尔维亚建立了一条口罩生产线,日产口罩超10万只。而中国华大集团则帮助塞尔维亚建设两座“火眼”病毒检测实验室,以提升塞尔维亚新冠病毒检测能力[10]。这些都是中国企业通过“走出去、融入本地化”进而打造新的命运共同体供应链的有利例证。

    九、发展少接触物流、无接触配送模式

    新冠肺炎的疫情引发了各行各业对无接触模式的要求,然而作为民生居家隔离期间必需的生活品、防疫应急等物资保障却是必不可少,无接触、少接触的物流转运与交付等交接方式的变革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未来实现无接触模式,需要打造无接触、高度智能自动化的供应链流程:自动化的分拣打包流水线,自动化验货扫描仪,条码扫描器、电子标签等自动化信息采集设备,智能WMS仓储信息系统等,即尽可能地通过先进的技术与系统、智能的设施设备,并配以卓越的现场管理能力等方式在确保无接触物流运营的高效有序。一方面将必需要面对面接触的环节,尽量利用创新技术与自动化智能设备进行信任交接;另一方面将不需要接触的物流环节包括接收订单、预约提货收货、查询与跟踪订单在途与签收情况、处理作业单据、核对帐目和开具发票等环节线上化。在运输环节,物流中转也尽可能使用同一套系统,通过标准化的托盘装载货物、使用物流容器等方式尽可能地减少面对面接触的次数与接触时间。在最后一公里配送环节,通过智能机器人、无人配送车,或将商品放置到指定位置(如公司前台、小区门口、智能快递柜),从而实现避免面对面接触的无接触配送。同时,在商家端和配送端,以“电子卡+实体卡”形式,透明地呈现厨师、打包员、骑手的健康情况,以及餐箱消毒情况等安全防护信息,在无接触配送的同时实现全过程食品安全信息可视化和可追溯。这种无接触供应链模式在各个关键环节展示了无纸化、线上化、透明化与数字化的魅力[11]

    十、总结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贸易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造成冲击。然而,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下,各经济体在全球产业分工合作中命运与共。当前,各国对防疫物资的需求激增,保障这些物资的生产和跨境流通事关生命和健康。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疫情诱发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出现多点“梗阻”、出现断链,全球生产和需求面临巨大困难[12]。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唯有团结协作才能应对各种全球性风险挑战[13]。疫情面前,更需人类同呼吸共命运。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供应链不仅将相关国家和地区链接起来满足供应链节点上人类对相关应急物资的共同需求,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纽带。另一方面,脱离了人类命运共同体供应链就意味着失去了机会。确保命运共同体供应链的开放、稳定、安全,对于保障全人类健康和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威廉·麦克尼尔.瘟疫与人[M]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8.

    [2] 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

    [3] WALT S M, NIBLETT R, MAHBUBANI K,et al. How the world will look after the coronavirus pandemic? [EB/OL]. (2020-03-20)[2020-4-20].https://foreignpolicy.com/2020/03/20/world-order-after-coroanvirus-pandemic/.

    [4] 李群英.疫情共振下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思考[EB/OL]. (2020-03-30)[2020-4-20]. http://news.ifeng.com/c/7vG35rULcw4.

    [5] 环球时报.当有中国口罩不合格时、中外都需冷静[EB/OL]. (2020-03-29)[2020-4-20].http://news.sina.com.cn/c/2020-03-29 /doc-iimxxsth 2476072.shtml.

    [6] 李金宝,相辉,孙文凯,等.电网企业现代供应链体系的构建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9(22):131-133.

    [7] 徐奇渊.疫情切断中国进口供应链,这六个行业风险最大[EB/OL]. (2020-03-28)[2020-4-20].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2388091823175794&wfr=spider &for=pc.

    [8] 赵鑫.一场疫情带来的思考:供应链如何应对突发事件[EB/OL].(2020-03-27)[2020-4-20].http://finance.ifeng.com/c/7vBOGASupTd,2020-03-27.

    [9] 《经济日报》官方帐号. 新基建新在何处?用数字化赋能中国经济[EB/OL].2020年03月15日 经济日报.

    [10] 搜狐网. 中国企业帮助塞尔维亚修建病毒检测实验室[EB/OL]. https://www.sohu.com/a/386589332_267106. 2020-04-09

    [11] 宝供物流.宝供物流:率先推出“无接触物流” 倡导绿色物流保障[EB/OL]. (2020-02-16)[2020-4-20].

http://www.chinawuliu.com.cn/ lhhzq/202002/16/493236.shtml.

    [12] 人民日报.确保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开放稳定安全[N].人民日报,2020-4-01(02).

    [13] 人民日报客户端.全球战“疫”,习近平这样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EB/OL]. (2020-04-02)[2020-4-20].

https://wap.peopleapp.com/article/5342861/5253095?from=single message.

(本文发表于《供应链管理》2020年第5期)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9 ©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19楼行业研究院办公室
邮编: 200030      电话:+86-21-62933369      邮箱: IIR@sjt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