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泰主页

【上观新闻】李楠:比特币、狗狗币崩了,数字人民币未来会怎么样?

去年10月份,中国人民银行数字人民试点城市由最初的雄安、苏州、深圳、成都4个城市扩展到上海、海南、长沙、西安、青岛、大连,应用场景也越来越多样化。比如,今年上海“五五购物节”期间,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场景就从商品零售场景扩展到了酒店结账等服务场景。 

随着数字人民币试点应用场景扩围速度在2021年加快,似乎央行“低调”走出的每一步都在印证市场此前的猜测:中国处于数字货币发展的前沿,可能成为首批发行主权数字货币的国家之一。

然而,最近一段时间,比特币、狗狗币等加密数字货币几度暴跌,逐步引发了人们对数字货币未来发展的担忧。那么,作为数字货币的一种,数字人民币未来如何?

数字人民币与比特币等加密货币完全不同

首先,大家需要厘清一个概念,即中国人民银行推行的数字人民币和比特币、狗狗币等数字形式的加密货币存在本质上的不同。简单点说,它们俩根本不是同一种东西。 

李楠介绍,从定义上看,数字人民币是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与美元、欧元、日元等所有国家的法定货币一样,发行基础都是国家信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数字形式的人民币和纸币和硬币形式的人民币是完全等价的,都是流通中的货币即M0, 度量了货币作为商品交换中介的功能。

而比特币、狗狗币呢?它们只是投机泡沫。这些数字加密货币与央行发行的数字人民币唯一相同的地方只有“数字”两字。所有非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没有任何国家信用做保障,其币值的保障只是对传说中比特币的发明人中本聪提出的所谓全球自由流通货币的信仰,或者对区块链技术可能带来的价值的狂热追捧。

“最近比特币、以太币、狗狗币价格的大幅波动更说明,这类数字币其实是典型的投机泡沫。”李楠说。

所以大家要记住,以后看到比特币、以太币、狗狗币等加密货币,就要想到“投机”二字。 

中国用数字人民币进行监控是阴谋论

除了担心数字人民币是否为“良币”,还有很多人担心数字人民币会监控人们的交易行为,一旦使用,社会公众的交易再无隐私可言,尤其是通过第三方支付机构交易的隐私就被中国央行全部掌握了,真是这样吗? 

上海交通大学行业研究院中国银行业研究团队成员陈开宇指出,最简单的道理就是最合理的解释:央行发行数字货币实际上是为了节省零售支付工具巨大的社会成本。“就凭这点就足以解释央行发行数字人民币的动机。”

并且,通过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交易并非金融监管的盲点。公开资料显示,2018年7月1日起,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所有在线交易都必须通过中国网联清算公司(NUCC)平台进行清算,而该平台是由中国人民银行监管的。也就是说,目前第三方支付机构实施的交易量已经纳入人民银行的监管范围之内,并非 “隐私”。

更何况,第三方支付平台所涉及的交易量在中国社会总交易量中占比极小。数据显示,2020年,通过中国银行系统进行的网上和线下交易总额达8195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大部分是通过十年前建立的“大额境内支付系统”完成的,约为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总交易额的25倍。 

陈开宇表示,为了监控已处于监管范围,且仅占总交易额不到3%的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交易数据,而大费周章地推出数字化货币,是“往山里搬石头”。

数字人民币立足于国内支付系统现代化

那么中国央行为何要加紧推出数字人民币?

中国金融学会会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名誉院长周小川指出,中国推行数字人民币主要是立足于国内支付系统的现代化,特别是为零售支付系统服务。 

目前,我国建立了庞大的系统用于现钞的发行、印制、存储、使用和回收,负担着巨大的运营成本和风控成本,其中包括印钞厂、金库、现钞押运、点钞机、ATM等各系统的大量固定资产投资,以及具备点钞识伪、印钞、金库管理、安全保卫等专业技能的大量人力资源。同时,各环节还承担着防盗抢、防损毁、防伪、反洗钱等风控成本。 

李楠表示,随着中国零售支付领域现金使用比率日趋降低,继续维持这个耗费大量固定资产、专业人才和运营成本,还承担着巨大风险的现钞体系是不经济的。2016年以来,随着中国电商平台和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迅猛发展,流通领域的人民币以数字形式进入了社会生活,非现金支付体系日益完善,为央行发行数字人民币替代实物现金提供了必要的基础设施和保障。

截至2020年12月,中国流通货币或M0总量为8.43万亿元,而2020年通过银行系统实现的非现金支付交易总额则达到4013万亿元。所以,中国人民银行率先研发数字人民币,顺应了数字化经济的大趋势,既有充足的理由也有充分的条件。”李楠说。

(本文来自上观新闻)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9 ©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19楼行业研究院办公室
邮编: 200030      电话:+86-21-62933369      邮箱: IIR@sjt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