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支付巨头B端市场的渗透以及严监管常态化,支付行业分化不断加大。2020年线上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拥有庞大C端流量且具有高频交易场景的互联网巨头,急需搭建自身账户体系,以支付作为金融的入口,开启新的盈利模式。可以预见,在支付行业中,除了在B端或者跨境支付场景深耕发展中,拥有关键技术支撑的支付机构外,并购仍将是未来几年中小支付机构发展以及互联网企业进军金融领域的大趋势。
快速发展的支付行业
从银行卡支付到移动支付,我国支付行业经历了快速且大规模的数字化发展,支付市场规模、业务创新能力、运营水平以及对实体经济的服务能力都已达到全球领先水平。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支付产业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金融基础设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绩。
从监管上看,中国支付行业在近20年的自由发展中,经历了行业快速发展,大举创新,到人民银行出手规范,直到2017年开启了强监管模式。在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后,支付市场规范治理向纵深推进,通过重点整治,支付行业逐步进入一个相对规范、风险可控的轨道。
所谓第三方支付,是指非银金融机构在付款人与收款人之间提供银行卡收单、网络支付(包括移动电话支付、互联网支付、固定电话支付、数字电话支付)、预付卡的发行与受理,以及中国人民银行确定的其他货币资金转移服务。其服务对象包括C端消费者以及B端商户(企业)。
支付机构在C端市场主要面向消费者。支付机构通过支付账户或者银行账户,留存用户资金并提供C端用户资金结算等服务。支付机构通过接入多场景,为消费者提供方便、快捷的全场景支付服务,以提升消费者用户体验。C端市场中,微信、支付宝两大支付巨头占据94%的市场份额,形成了双寡头市场结构。
目前,在B端市场的中小机构中,近20家中小支付机构,被电商、金融行业公司收购,借助收购方资源、平台、场景实现差异化经营;18家支付机构利用大数据、AI,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服务于B端市场的商户,深耕细分市场,为商户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在B端市场中,除了支付巨头以外,主要以银联商务为主,还包括拉卡拉、通联支付、快钱、汇付天下等企业参与竞争,以多样化服务不断满足我国小微企业商户需求。相对于C端市场,B端市场目前仍较为分散。
支付是连接场景的必经入口
从第三方支付机构覆盖的场景来看,目前主要包括消费零售、充值缴费、旅游电商、金融理财、电影演出、B2B、跨境支付等,分为线上线下渠道,或两线并行。行业内共有99家公司向各行各业商家无差别提供产品,能够适用于线上商城、缴费、理财、线下门店等多场景,包括以app、网站等为载体的网银支付、快捷支付、余额支付、POS收单,预付卡及配套设施等。
53家公司主要为线下商家提供预付卡等产品,适用场景大多为指定门店消费、城市交通、公用事业缴费等,其中部分预付卡具有公用事业线上缴费功能,这些公司与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等联系紧密,为所在省市提供城市一卡通、轨道交通卡、大型商场或连锁商店购物卡等,通常在当地处于垄断地位。
9家公司是其所属集团或平台的专属第三方支付平台,如美团、网易、苏宁易购、美的、唯品会、滴滴出行、新浪微博、顺丰快递等,这些公司依托于集团或平台,拥有独家的、稳定的业务输出。另外,有6家公司为不同商家的特定场景提供产品及服务,如上海索迪斯万通服务有限公司仅服务于企业供餐场景,北京理房通支付科技有限公司仅服务房产交易场景,汇明商务服务有限公司专注于与汽车相关的线下消费场景,传化支付有限公司服务于物流行业支付场景等。
严监管为支付行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2010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明确指出,从事支付业务需要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2011年央行分3批颁发了101张非金融机构支付业务许可证,牌照类型包括银行卡收单、移动电话支付、互联网支付、固定电话支付、数字电话支付、预付卡的发行与受理六种,第三方支付行业的法律地位得到国家正式认可,并开始在央行的监管体系下发展。2011~2015年间,央行分9批发放了支付牌照。
2016年起,央行表示原则上不再发放新增支付牌照,且在几次续牌中,不断有支付牌照被注销,目前行业中共有236家已取得支付业务牌照的企业,其中两家公司已发布公告停止相关业务(艾登瑞德、大千商务),一家公司支付牌照易主(银信联),其余公司仍从事相关业务。存量牌照中,大部分是预付卡发行与受理(147张),且多以地方性牌照为主,仅有16家具有全国性业务许可;互联网支付牌照现存109张,移动电话支付47张,与收单业务紧密相关的银行卡收单仅有61张。关于各公司牌照获取、续展时间及有效期,总结如下表1。
并购”焕活中小支付机构发展之路
2019年,随着备付金100%缴存、“断直连”全面完成,严监管常态化,支付行业分化不断加大。一方面,C端支付巨头加剧了B端商户数字化升级服务市场的竞争。第三方支付公司从线上转往线下,在B端寻求纵深发展,为B端企业提供集支付、财务管理、资金管理、营销等服务于一体的产业解决方案。而B端服务市场的复杂性使其很难像C端支付市场一样快速形成垄断,支付巨头与其他头部支付公司如汇付天下、平安壹钱包、宁支付、随行付、快钱、宝付、和包支付、拉卡拉等企业形成“2+N”的产业支付竞争格局。另一方面,对于其他中小支付机构而言,强监管趋势下,转型机会不大,寻求有场景布局需求的企业并购将是更好的选择。
2020年疫情之后,随着线下交易线上化,线上交易量不断增加,拥有庞大用户量且具有高频交易场景的互联网巨头,急需搭建自身账户体系,以支付作为金融的入口,为用户提供全场景的用户体验,获得支付相关牌照成为巨头商业模式转变的需要。但是,央行《2015年支付结算工作要点》中明确“鼓励现有机构并购重组”。
从2016年起,央行开始减少了牌照发放,因此针对存量支付牌照企业的收购活动频繁发生,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希望打通支付环节的大企业对规模较小的支付企业进行收购,收购方主要包括唯品会、万达集团、美团点评、京东、拼多多等电商与O2O平台,东吴证券、东方财富、银嘉金服等金融企业,以及美的、小米、滴滴、海尔、上海大众等其他行业巨头,这些大企业,特别是电商和金融企业,往往在存在高频交易的支付需求,拥有自己的支付账户体系对业务领域扩张、成本控制以及未来发展均有较大意义。
对于大企业而言,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支付端口获得一手客户数据,自主形成客户画像,更进一步了解市场,完善商业模式;另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支付服务获得可观的资金池,扩充自身流动资金,抓住更多潜在机遇。典型案例:万达集团以20亿元收购快钱68.7%的股权、美团点评全资收购钱袋宝、唯品会以4亿元收购浙江贝付、京东收购网银在线、平安收购壹卡会等。这些被收购公司依托于收购企业的庞大流量与客户资源,实现了支付场景的拓展或专一化。
二是大型第三方支付企业由于业务类型扩展需求、规模化发展需要,以及技术补充需求,对小规模支付企业进行收购,如2011年支付宝收购主要服务于国际航空公司的支付企业安卡支付,提升在航空细分市场的整体服务水平,进一步拓展跨境支付业务;2014年易宝支付并购移动支付平台及服务提供商上海和付,吸收其移动互联、云计算等技术实力。
近年来,互联网企业陆续完成对支付机构的并购。近日,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通过其旗下天津同融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完成了对第三方支付机构武汉合众易宝科技有限公司的收购,“头条系”终于拥有了自己的支付牌照。其实,早在2019年春节期间,字节跳动系列产品今日头条、今日头条极速版、西瓜视频、火山小视频等“头条系”产品,均上线了“发财中国年”红包活动,用户可以通过游戏互动获得现金奖励,而在申请提现时,需勾选《岁岁通用户服务协议》,在第三方支付机构完成实名认证和银行卡绑定,该活动的支付服务便是由合众支付提供。
互联网巨头通过实现全场景覆盖,布局场景可以实现对用户的全方位服务,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同时也可以锁定用户,为稳定的流量提供保障,为包括金融产品在内的众多产品提供流量入口,搭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协同流量与技术挺进金融业务,是后续互联网企业进军金融领域的重要举措。而实现全场景覆盖必然要通过支付环节导流,因为支付环节是获取客户数据的最佳途径。通过对客户数据的分析,企业可以提高风控与盈利能力,特别是字节跳动的用户主要集中于中尾部,属于下沉市场用户,通过支付环节获取数据、分析数据、描绘用户画像对其未来发展尤为重要。2020年7月,字节跳动旗下抖音短视频活跃人数6.13亿(极速版月活0.6亿),今日头条月活人数3.28亿(极速版月活0.4亿),西瓜视频月活人数1.55亿,火山小视频月活人数1.25亿(极速版月活0.16亿),合计13.37亿。
值得关注的是,字节跳动旗下抖音于2020年8月26日宣布,自10月9日起将不再支持第三方来源商品进入抖音直播间。切断淘宝、京东等购物链接,抖音小店将独享超10亿月活的用户流量。巨大流量带来的是机遇,也是对其能否合理利用流量、做好数据分析、加速变现的一个挑战。字节跳动收购第三方支付机构应是其布局电商与金融之路的关键一步。互联网巨头凭借强大的技术输出,搭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通过对全场景的覆盖,掌握C端用户,大量的C端信息又服务于B端的商户,通过自身账户体系,天然构成“信息流+资金流”的闭环生态系统,通过信息技术服务输出,参与银行等金融企业的产品分润,不仅有利于降低生态系统成本,提升整体盈利水平,而且可以为下沉市场用户提供服务,实现普惠金融。
因此,拥有庞大用户量且具有高频交易场景的企业,收购第三方支付机构,构建自身账户体系,形成以数字经济基础设施为核心的生态系统,加速全场景布局,对互联网企业扩大规模以及进军金融领域至关重要。除了在B端或者跨境支付场景深耕发展中,拥有关键技术支撑的支付机构外,并购仍将是未来几年中小支付机构发展以及互联网企业进军金融领域的大趋势。
作者介绍:胥莉(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行业研究院支付行业研究团队负责人)
团队成员:王心悦(研究生)
研究方向:平台经济学、金融科技、数字货币、互联网平台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