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泰主页

【上观新闻】黄丞:推动“二十条”落地落实,核心在于把握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11月10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在听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汇报后,研究部署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11月1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公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二十条”)。自11月12日起,截至11月20日,人民日报在9天内连续8次发表署名文章,对“二十条”要义进行详细总结和阐述。

“二十条”明确指出,坚定不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定不移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坚定不移贯彻“动态清零”总方针,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优化调整防控措施,不是放松防控,更不是放开、“躺平”,而是适应疫情防控新形势和新冠病毒变异的新特点,坚持既定的防控总策略和总方针,进一步提升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其核心就在于,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优化精准防控疫情仍是重中之重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仍然复杂严峻,考虑到病毒变异和冬春季气候因素影响,疫情传播范围和规模有可能不断反复甚或进一步扩大。适应疫情防控的新形势和新冠病毒变异的新特点,坚持既定的疫情防控总策略和总方针,保持战略定力,更加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确保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双价值目标,是“二十条”发布后应对疫情的根本方略。

首先,抓住主要风险群体和主要矛盾,把稀缺的公共卫生资源用在刀刃上,分类施策,避免“一刀切”和平均用力而导致的资源极大浪费。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速度更快、隐匿性更强,但致死风险主要发生在重点人群和重点场所。“二十条”对重点场所疫情防控提出了明确要求,企业、学校、养老院、精神专科医院、福利院等重点机构人员密集,疫情应对要特别留心、着重处理。同时,整个社会层面,要继续加快提高疫苗加强免疫接种覆盖率,特别是老年人群加强免疫接种覆盖率,做细做实,切实落实“二十条”的制度安排和因应措施。

其次,“二十条”新政意味着医疗服务的供给侧面临新的多重挑战,其高质量发展需要重新系统谋划、统筹应对、综合施策。“二十条”要求医疗卫生服务提供体系(各层级医疗机构)制定分级分类诊疗方案,做好医务人员全员培训,做好住院床位和重症床位准备,增加救治资源。各医院既要着力安排为有效救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者准备充足的物质储备和人力资源,也要不断提升各级各类医护人员的防范和救治能力,确保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定海神针”和“主力军”主体作用;同时也要做好应对正常医疗业务“井喷式”爆发增长需求的充分准备,更好地满足广大民众多元化多层次的医疗健康需求。各医院还要针对疫情发展情况做好药物供应储备,满足不同患者的用药需求,尤其是重症高风险和老年患者治疗需求,要做好有效中医药方药的储备;制定切实的“院内感染控制”措施,务必保证搞好疫情应对、疾病诊疗的同时,确保医院医护员工自身安全。

最后,也是更重要的就是,每一个社会成员要发挥好“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的角色作用。自身强大的免疫力始终是有效避免病毒感染的最好途径。世界卫生组织针对健康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指出,人的健康15%取决于遗传,10%取决于社会环境,8%取决于医疗条件,7%取决于自然环境,而60%取决于其生活方式。可见,个体生活方式对人的健康占据主导影响。每个人都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从自我做起,从源头做起,强化个体责任,通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切实增强自身机体免疫力,是有效防止感染以及战胜各类疫情的务本之举和不二法门。与此同时,增强大局意识,主动自律,做好个人防护,继续保持“戴口罩、勤洗手、多消毒、常通风、少聚集、一米距”等防控做法,仍然是确保不感染、少感染的重要法宝。

经济社会发展也是当务之急

党中央审时度势、科学研判新冠肺炎疫情演化感染规律、最新情况和发展趋势,作出“疫情要防住,经济要发展,发展要安全”的战略决策,成为未来一段时期各项工作的重要指引和根本遵循。

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是任何社会形态亘古不变的追求目标,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多元化需求的先决条件。没有相应的经济社会发展,根本无力推动广大民众的生活逐步得以改善。对于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而言,充足的经济社会发展实力,也是政府确保实施普惠性预防、检测和高效及时救治的“底气”和信心保证。

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始终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对于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中国而言,发展作为基础和关键的逻辑仍然没有变。只有把发展作为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用发展的办法不断壮大综合实力,才能办好自己的事,才能为化解各类风险挑战提供更为强大的物质支撑和经济保障。

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第一,要真正落实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庄严承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是党的二十大报告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为此,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社会各界尤其是医疗战线要时时刻刻秉持此“为医初心”,时时处处都要将此奉为圭臬,作为终极追求,矢志不渝,勇毅前行。

医防机构、基层社区卫生机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健康促进机构和平台,要千方百计进行健康宣教、疫情科普、疾病预防,进行常见病的诊疗,通过将预防关口前移,做好全员全方位的健康管理;高等级医院,要着力推进诊治重大疾病的科研攻关,提升救治大病重病患者的能级和拓展治疗疑难杂症的病种和范围,通过诊治技术迭代,流程优化,向精细化管理要效益,实现高质量发展。

第二,要逐步实现社会生产生活秩序正常化。“二十条”明确要求,严禁随意封校停课、停工停产、未经批准阻断交通、随意采取“静默”管理、随意封控、随意大面积封控、长时间不解封、随意停诊等各类层层加码行为。

各地、各主管部门要统筹挖潜,开动脑筋,想方设法推动经济全面快速恢复和稳住经济大盘工作。坚定信心,以拼抢精神、过硬作风做好下一步经济工作,把疫情给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损失尽速弥补,努力争取最好结果。既提高疫情防控科学性、精准性,做到“放中管、动中清”,实现动态清零;又坚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条战线”一起守,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力促复工复产,保障项目不停产不停工。加强经济运行监测调度,推动复经济、稳经济的一揽子政策综合施策,激发企业信心、开足马力赶工赶产。各地各部门主要工作要与“二十条”对标对表,提升认识高度,彻底抛弃把“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割裂开来、对立起来的错误思维,主动作为,为推动经济社会大盘尽快走上健康发展轨道作出努力。

疫情要防住,经济社会要发展。“二十条”强调的是“优化防控措施”,强调要坚持既定的防控总策略和总方针,力主的是“疫情防控的科学性和精准性”。因此,不能将其简单理解为“放开”或“躺平”,对疫情防控“听之任之”;在全力发展经济方面,也不能犹抱琵琶半遮面,态度不明,意志不坚,畏首畏尾,裹足不前。系统、完整和准确理解并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既要“绷住疫情防控的弦”,又要“扭住经济社会发展的牛鼻子”,群策群力,真抓实干,出高招,见实效,最终交出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满意答卷”。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9 ©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19楼行业研究院办公室
邮编: 200030      电话:+86-21-62933369      邮箱: IIR@sjt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