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泰主页

【行研评论】张新安:试剂检验结果的错误、风险及防范

当前,世界范围内的新冠疫情形势依然严峻。近日,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Elon Musk)自曝一天之内接受了四次新冠检测,结果却是两次阴性,两次阳性。

1.jpg

尽管马斯克最终确诊感染了新冠,但这一事件还是引起了人们对试剂检测有效性的热烈讨论。以下是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张新安教授对这一问题的观点。

“ 在对疑似者进行试剂检验时,假定疑似者感染病毒的比率为50%,试剂检验出现假阴性错误的概率为10%,每1000名疑似者接受试剂检验后,就会放走50名实际感染者,还解除了他们的疑似者身份,赋予他们未感染的证明,使他们有可能传染更多的人。
       当务之急,是对试剂检验结果呈阴性的疑似者,进行第二次甚至第三次检验。所有检验结果均呈阴性,方能将疑似者作为未感染者对待。“

01

有一种传染性病毒正在蔓延,假设受感染者的比例为人群的1/1000,医院主要依赖一种试剂来检验是否感染。如果一个人接受试剂检验,结果呈阴性,是不是就可以松口气呢?反过来,如果结果呈阳性,是不是就要感觉天塌下来了呢?

先别急,从决策的角度来讲,任何一种检验,不管检验结论如何,结论本身都有可能是错的。而且这种错误造成的代价,在疫情肆虐之际可能是惊人的。

02

如果一个人没有感染,但检验结果呈阳性,错误地把他识别为感染者,这种错误叫做“假阳性”,统计学中称之为“第I类错误(type I error)”。如果这个人实际感染了,但检验结果呈阴性,错误地把他当成了正常人,这种错误叫做“假阴性”,统计学中称之为“第二类错误(type II error)”。

回到上面的问题。如果检验结果是阳性,先不要着急,因为它可能是假阳性;反之,如果检验结果是阴性,也不要大意,因为它可能是假阴性。假阳性和假阴性,是任何检验手段都逃不过的坎。一种检验试剂的价值,就在于它犯这两类错误的可能性有多大。

03

假如试剂检验能够把实际感染者百分百识别出来(不犯假阴性错误),但在识别未感染者时,报告假阳性结果的可能性为1%。如果一个人的检验结果为阳性,这个人实际感染的概率有多大呢?很多人可能会回答,99%。方法很简单,100%减去1%的假阳性错误概率。99%,于是乎感觉天塌了。其实,天还远没到塌的程度,实际感染的概率大约只有9%。

计算方法很简单。假设有1000人接受检验,按照千分之一的基准感染比率,实际感染者只有1人,但在检验另外999个未感染者时,假阳性错误会将其中大约10人也识别为阳性(999X1%=9.99),这样在总共1+9.99=10.99个阳性结果中,只有1人是真正感染了病毒。因此,即便检验结果为阳性,你真正感染的概率也只有1/10.99≈9%。
如果连续检验两次的结果均为阳性,实际感染的概率是多大呢?

每次检验出现假阳性的概率为1%,连续两次阳性结果均为假阳性的可能性为1%X1%=1/10000,用这个假阳性概率进行计算,实际感染的概率为大约为91%。

这意味着,即便连续两次试剂检验结果都显示你感染了,你实际未感染的可能性仍然不小,但你可能因此被确诊了,与实际感染者一起接受隔离治疗,可能就这么真的感染了。

这个结果很出乎意料,问题主要出在千分之一的基准感染率上。基准感染比率太低,假阳性错误会导致大量未感染者被隔离。

04

怎样提高这个基准比率呢?一种方法就是只对疑似者做检验。假如咳嗽发热是病毒感染的症状,在出现咳嗽发热症状的疑似者中,感染病毒的概率很高,比如达到50%【注释①】,此时,一个人接受试剂检验结果为阳性,实际感染的概率是多少呢?

按照上述的计算过程,这个概率大约为99%。如果连续两次试剂检验结果均为阳性,实际感染的概率大约为99.99%。

这就是为什么只对疑似者做试剂检验,并且连续2次检验结果为阳性才确诊感染的原因。不过即便如此,在一万例确诊病人中,也会有1人实际并未感染,而在当前疫情下,他的命运,很可能被假阳性就此改写。

05

假阴性带来的后果,要严重的多。

假设感染者在人群中的基准比率仍然为千分之一,试剂能将未感染者百分百准确检验出来(不犯假阳性错误),但在识别感染者时,报告假阴性结果的可能性为10%。

如果一个人的检验结果为阴性,这个人实际感染的概率有多大呢?可能也会出乎你的意料,这个概率不是10%,而是只有0.01%。

计算过程如下。假设10000人接受检验,按照千分之一的基准感染比率,有10位实际感染者,但假阴性会使其中1人被错误地识别为阴性,加上9990位实际未感染者会被正确地识别为阴性,在总计9991个阴性结果中,9990位为未感染。因此,检验结果为阴性,实际未感染的概率为9990/9991=99.99%。

这意味着,当基准感染比率为千分之一时,即便试剂检验出现假阴性错误的概率高达10%,只要检验结果为阴性,差不多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06

但当基准感染比率升高,比如对出现感染症状的疑似者进行检验呢?和前面一样,假定疑似者中基准感染比率为50%,此时,试剂检验结果呈阴性,未感染的概率是多少呢?按照上面的计算过程,这个概率大约是91%。

计算过程。假设1000人接受检验,按照50%的基准感染概率,有500位实际感染者,假阴性会将其中50例错误地识别为阴性,500位未感染者会被正确地识别为阴性,在总计550例阴性结果中,500位为未感染者。因此,即便检验结果为阴性,未感染的概率只有500/550≈91%。

这意味着,在每100位经试剂检验确认未感染的疑似者中,就有9位实际感染者。或者说,每1000名疑似者接受试剂检验后,就会放走50名实际感染者,同时还解除了他们的疑似者身份,赋予他们未感染的证明,使他们有可能传染更多的人。

这才是真正可怕的事情,尤其是在加快排除疑似感染者的关口。

07

如果追加一次检验,以“连续两次检验结果呈阴性”作为确认疑似者未感染的依据,是否降低这个风险呢?每次检验出现假阴性的概率为10%,连续两次阴性均为假阴性的概率为1%,用这个假阴性概率进行计算,得到的概率大约为99%。

这意味着,在每100位经检验确认未感染的疑似者中,就有1位实际感染者。或者说,每1000位疑似者接受检验,就会错误放走其中的5位实际感染者。

这仍然有很大的风险。

如果想继续减少这个风险,可以再增加一次检验,以“连续三次检验结果呈阴性”作为确认未感染的依据,此时,这个概率变为99.9%。这意味着,每1000位经检验确认未感染的疑似者中,有一位感染者,每检验2000位疑似者,才放走1位实际感染者。

08

总结一下。

检验试剂的假阳性错误,使得一部分未感染的疑似者被当作感染者接受隔离治疗,增加了他们实际感染的危险。使用“连续两次检验结果均为阳性”作为确诊的依据,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承受这种风险的人数。

检验试剂的假阴性错误,使得一部分实际感染者被当作未感染者对待,既使得他们失去了接受治疗的机会,也增加了他们去进一步传播病毒的危险。如果使用“连续两次检验结果均为阴性”作为确认未感染的依据,能大幅度降低这种错误的代价,但还不够,建议以“连续三次检验结果均为阴性”作为确认疑似者未感染的依据。

注释① 疑似者中感染病毒的基准比率设置为50%,主要估算依据是:感染者/(感染者+疑似者),每日会变化,基准比率越高,假阴性带来的风险越大。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9 ©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19楼行业研究院办公室
邮编: 200030      电话:+86-21-62933369      邮箱: IIR@sjt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