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泰主页

【行研评论】谢天:如何建设“媒体艺术之都”?长沙说:搭建传媒产业平台!

上海交大行业研究院与人民日报社组成的联合课题组,继对北京的传媒行业开展系列调研后,又于上周来到湖南长沙,先后对中广天择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等机构进行走访调研,希冀了解长沙传媒企业在这汹涌磅礴的新媒体浪潮中弄潮搏浪的秘诀。

长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媒体艺术之都”,定位于成为国家创新创意中心,目前正以多种形式践行着建设传媒产业平台、整合有效资源的路径。传统媒体企业正努力打破地域局限,试图从全网获取优质资源及用户;长沙市政府则全力打造集聚化的传媒产业园,积极吸引来自全国乃至全球的优质传媒企业及互联网科技企业入驻,为文创与科创搭建桥梁。

整合平台资源,形成网络效应

传统媒体时代,报社、杂志社、电视台、广播台掌控着信息的采集、加工直至传播的全渠道。然而,新媒体时代的内容生产与传播却出现职能分离的趋势,生产者可能是组织或个人、专业或业余,传播者则聚焦于建设由内容生产者、用户及广告商等组成的行业生态,甚至出现内容与广告融为一体的直播带货模式。随着海量用户逐渐集聚,量变引发质变,评论、弹幕、点赞、打赏等社交互动形成网络效应,进而成为平台应对竞争的坚实壁垒。

同时,通过应用大数据计算,平台不断对用户的浏览、点击、观看、购买等行为进行观察分析,生成详细精确的用户画像并持续优化细化,涵盖了地域、年龄、性别、职业、爱好、消费能力、选择偏好、社交网络等全方位信息。狭义来说,这利于在垂直领域建立内容产品与目标用户的精准匹配,提升广告推送与电商购物的转化效率;广义来说,互联网行业竞争进入整合化、阵营化、矩阵化时代,媒体软件生成的用户信息可为支付、购物、消费、导航等各类应用软件所用,反之亦然。

爱奇艺、优酷、腾讯等绝大多数视频平台虽主打自制内容,但也乐于同其他竞争性平台共享内容。然而,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打破“行业惯例”,宣布所有湖南台制节目仅在芒果TV“独播”,主动切断通过租售自有节目版权带来额外收益、导入潜在用户的可能性,以换取更高的用户黏度。事实证明“芒果台”的决策是正确的,也证明即便在新模式、新技术层出不穷的新媒体时代,优秀的节目制作能力以及对用户喜好的深度了解,依然是传媒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观众是媒体产品、尤其是新媒体产品的生命线,因此绝大多数新媒体平台皆采用B2C或C2C模式。然而,中广天择传媒首创性地建设了B2B模式的全国电视剧版权交易平台“淘剧淘”及优质视频版权交易平台“节目购”,打通了媒体企业间共享内容产品的交易通路,降低播映成本,优化传播效率。随着电视与视频间的边界日渐模糊,相信联结电视节目、长视频、短视频制作单位的交易及播放平台也将迅速发展。

新媒体内容产品的传播完全依托于互联网,单一平台上内容生产者可能来自全国乃至全球,单个内容产品的拍摄、剪辑、制作、分发、推广等环节则可能由多个互不相关的人员或组织来完成,从而带来更高的产量、质量及效能,选题与形式也更为丰富多变。 

打造产业集群,形成集聚效应

湖南广电、中广天择等企业通过打造基于互联网的媒体平台,无限拉近了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用户间的距离,大幅降低了资源交换的成本,从而享受到海量资源、海量用户带来的红利。与此同时,不断演进的媒体产业对技术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亟需建设对接媒体与技术的平台,定位于成为“中国V谷”的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应运而生。

除通过孵化或扶植政策吸引多家媒体行业的头部企业进驻园区外,产业园还积极引进为媒体行业提供配套技术服务的企业,以期在园区内打造全媒体产业链、建设媒体行业生态圈,形成集聚效应与规模效应。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园区内的部分科创企业目前缺乏同现有媒体业态的有效结合点,但这一独特的“文创+科创产业聚落”无疑为新技术提高了找到应用场景、实现技术落地的可能性,抑或是通过技术创新倒逼媒体产业发展,刺激模式创新。 

海量数据的存储与管理是媒体企业在实际运营中的痛点问题。以综艺节目为例,素材成片比往往达到30:1乃至更高,即播出时间为1小时的节目需要30小时以上的原始素材,《乘风破浪的姐姐》等真人秀甚至可能达到100小时。如此巨大的数据量,带来了极高的存储管理成本,导致不少企业选择删除弃置原始素材,不仅造成巨大的信息资源流失,也失去了对其进行二次开发、深度挖掘潜在价值的可能性。

于是产业园推出“云上栏山”项目,以园区为主体集中采购华为的云存储、云计算等公有云服务,再分摊转让给所有入驻园区的企业,“上云”企业愈多,则单家企业需承担的边际成本愈低。预计2020年底将有100家企业加入“云上栏山”,2021年底将超过500家,2022年实现普惠全园区。

此外,产业园还通过该“共享数据服务”模式,为入驻园区的企业提供了远超出长沙市现有标准的高速网络带宽,并为数据量最大的芒果TV铺设了专线带宽。这一举措不仅是为即将到来的5G时代所下的先手棋,也为大数据、人工智能、VR下的新媒体产品及服务创造了更优渥的配套技术环境。

未来的传媒产业,依然需要集群化吗?

 综上,新媒体企业在内容生成、平台建设、资源整合、用户获取等方面逐渐趋向于平台化、远程化,通过网络效应不断放大传播效果;与此同时,由于现有的数据存储、管理、计算、传输依然局限于服务器、宽带、光纤等硬件设施,建设集中式管理的媒体产业集群有助于降低技术运营成本,形成规模经济。

然而,随着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区块链与5G网络技术迅速发展,传媒产业集群在技术服务成本方面的优势或许会逐步减弱,但这并不意味着“传媒产业园”模式就理应被时代淘汰。随着技术进步与模式转型,媒体产业将不断诞生新职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从而造就了传媒产业形成规模经济的全新可能性。

随着地面电视频道逐渐被基于移动互联网的视频类节目取代,湖南电视台、长沙电视台等传统媒体的节目制作需求正迅速下滑,演播室闲置率提高。于是个别电视台选择与自有或外部的MCN机构合作,出让闲置演播室,用于拍摄短视频节目或开展直播带货。相比小规模的视频制作团队,电视台可提供实景演播室、虚拟演播室(绿幕)等专业的拍摄场景与设备。

 试想,随着短视频及直播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在不远的将来,或许会出现专业的视频产业基地,实现拍摄场地、拍摄设备、拍摄人员(导演、编剧、演员、主播)、后期制作人员的资源共享,在有效分摊制作成本的同时,极大提升视频产品的质量——也许,我们能在若干年后的马栏山,见到一座全球短视频制作领域的“好莱坞”。


(谢天:上海交大行业研究院研究专员、上海交大行业研究院与人民日报社“传统媒体转型”联合课题组成员)

“传统媒体转型之路”课题组:
   传统媒体行业正面临着全新的市场条件与竞争环境,亟需在管理模式、运营机制、产品形式、资源配置、营销渠道等方面寻求全方位的转型与发展。在此背景下,上海交大行业研究院与人民日报社展开深度合作,成立联合课题组,将学术研究力量同行业实践经验相结合,探索传统媒体企业在当前市场环境下的转型方向与路径,寻求建立更契合时代环境的产品内容、商业模式与盈利机制。
    课题组成员:陈宏民,余继军,罗娅文,李广军,李海刚,胥莉,顾颖,谢天,潘宇超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9 ©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19楼行业研究院办公室
邮编: 200030      电话:+86-21-62933369      邮箱: IIR@sjtu.edu.cn